今日,MWCS 2021媒体分析师预沟通会上,华为无线网络产品线副总裁甘斌发表了《1+N,创新共赢5G未来》的主题演讲。甘斌表示:“1+N 5G目标网,通过全系列产品和解决方案创新,实现极简站点再升级,智能协同再升级,多用户极致体验再升级,网络能力按需灵活部署再升级。”
华为无线网络产品线副总裁甘斌发表主题演讲
全球5G部署已经驶入快车道。2020年,全球已商用部署超过140张5G网络,发展用户超过2.5亿,发布550款商用终端。甘斌指出,“中国作为领先市场,基于全球最好的网络,5G保持快速发展,预计2021年5G用户将超过5亿。”网络能力的升级为消费者带来应用和体验的升级。视频业务向着高清化、沉浸式体验方向发展,带动5G DOU快速增长,这离不开随时随地保证体验的5G网络支撑。
华为基于丰富的全球商用部署经验,就面向未来全频谱走向5G,如何构筑一张有竞争力的5G目标网,甘斌分享了四个发现和思考。
发现一:全球不同市场5G网络的的起点不同,但构筑1张普遍覆盖的宽管道基础网目标相同。不同于3G和4G,5G时代不同运营商选择了TDD先行或FDD先行的方式。面向TDD先行的市场,虽然TDD M-MIMO已经规模部署,华为仍将通过系统级创新,实现产品规格和能效再升级,帮助客户降低网络OPEX。面向FDD先行的市场,华为沿着大带宽多天线演进方向,产品能力再升级,大幅提升小区容量至4T4R网络的1.5~5倍,且产品工程规格与TDD M-MIMO相当。
发现二:5G时代频段组合更多,多频多制式长期共存。这会导致现有的抱杆上设备数量众多,5G模块部署空间受限。针对部分市场天面空间极度受限的场景,华为通过M-MIMO与传统天线的融合,Sub-3G超宽频产品创新,一杆Sub-6G全频谱极简部署,实现极简站点再升级,持续降低站点部署成本。同时,通过频谱、制式、节能的智能协同再升级,实现全网用户体验与能效双优。
发现三:5G用户将爆发式增长,未来需要保证多用户的一致性体验。当前华为承建的5G网络,在第三方体验测评全面领先,但是随着用户渗透率的不断提升,5G网络将逐步进入中载或重载,需要保证多用户的跨代体验连续性。华为通过算法创新,最大化M-MIMO性能潜力,在高用户密度、高干扰强度场景下,实现多用户极致体验再升级,最大化网络性能。
发现四:5GtoB,N维能力按需灵活部署再升级。相较于传统网络,行业中各种物的联接,不仅需要一张普遍覆盖网络,支撑物联终端的海量连接,同时在局部场景,业务体验从单一的速率维度,扩展到包括上下行速率、端到端时延、定位等多维度。同时,多样性网络能力按照服务模式的组合,对网络的建设和维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华为通过创新5GtoB Suite解决方案,将自动化带入到toB网络“规、建、维、优”的各个阶段,实现主动端网运维和行业网络的智能精准规划,为运营商行业5G无线网络业务发展注入新动力。
“面对未来5G十年黄金发展期,虽然前进的道路上会有挑战,华为通过创新再升级,帮助客户构筑1张普遍覆盖的宽管道、N维能力按需叠加的极简5G目标网络,实现5G时代的共赢。”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从浙江安吉的桌椅,到广东佛山的沙发床垫、河南洛阳的钢制家具,再到福建福州的竹藤制品,中国各大高度专业化的家具产业带,都在不约而同地探索各自的数字化出海路径。
哥伦比亚大学研究团队开发了MathBode动态诊断工具,通过让数学题参数按正弦波变化来测试AI的动态推理能力。研究发现传统静态测试掩盖了AI的重要缺陷:几乎所有模型都表现出低通滤波特征和相位滞后现象,即在处理快速变化时会出现失真和延迟。该方法覆盖五个数学家族的测试,为AI模型选择和部署提供了新的评估维度。
研究人员正探索AI能否预测昏迷患者的医疗意愿,帮助医生做出生死决策。华盛顿大学研究员Ahmad正推进首个AI代理人试点项目,通过分析患者医疗数据预测其偏好。虽然准确率可达三分之二,但专家担心AI无法捕捉患者价值观的复杂性和动态变化。医生强调AI只能作为辅助工具,不应替代人类代理人,因为生死决策依赖具体情境且充满伦理挑战。
这项研究首次发现AI推理模型存在"雪球效应"问题——推理过程中的小错误会逐步放大,导致AI要么给出危险回答,要么过度拒绝正常请求。研究团队提出AdvChain方法,通过训练AI学习"错误-纠正"过程来获得自我纠错能力。实验显示该方法显著提升了AI的安全性和实用性,用1000个样本达到了传统方法15000个样本的效果,为AI安全训练开辟了新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