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上海,2021年2月23日] 今日,5G确定性网络产业峰会以“5G确定性网络,行业转型新动能”为主题,在2021 MWC上海期间成功举行。在本次峰会上,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和华为联合发布了《5G确定性网络架构产业白皮书》,从实现SLA需求端到端保障落地的角度,首次提出了5G确定性网络架构,明确了5G确定性网络能力关键技术,并结合3GPP标准发展、网络部署以及典型场景,展望了未来确定性网络规模商用节奏,对行业客户规划确定性业务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中国移动研究院副院长段晓东、中国联通研究院首席科学家唐雄燕、中国电信研究院杨峰义和华为云核心网战略与业务发展部总裁兼5G确定性网络产业联盟理事长戴继盛出席了本次发布仪式。

2020年初,5G确定性网络产业联盟发布了《5G确定性网络产业白皮书》,明确提出5G确定性网络理念是指利用5G网络资源打造可预期、可规划、可验证、有确定性能力的移动专网,提供差异化的业务体验,并定义了5G确定性网络能力的3D特征维度即差异化网络、专属网络和自助网络。伴随着2020年5G大规模建设,5G也快速进入千行百业,确定性网络理念已经形成行业共识,正逐渐成为工业互联网、能源物联网、车联网等行业的技术基础和产业升级发展的动力。随着5G不断深入各个行业场景,当前的确定性体验保障能力仍然存在不足,对确定性网络架构体系和关键技术支撑也提出了新的诉求。
《5G确定性网络架构产业白皮书》的发布旨在针对上述产业矛盾以及技术不足,完善确定性网络架构,增强确定性网络能力,支持更多的业务场景。白皮书指出,确定性网络架构需要实现端到端全流程SLA可保障可承诺,支撑确定性网络的独立部署,并能通过协同调度各种确定性技术,提升系统整体确定性能力。
根据白皮书建议,可基于当前5G架构,以确定性服务管理、确定性网络调度与控制中心、保障与度量三个层面形成整体确定性网络架构,构建集中的确定性能力调度控制功能,增强应用感知,协同调度无线接入网、核心网、传输网和应用,充分利用并增强现有技术,最大化整体网络确定性能力。
在确定性网络架构中包含多种确定性网络保障技术,如网络切片、MEC、5G网络对业务的感知与协同、5G跨网络域协同调度保障、实时精确度量能力、5G与行业网络对接集成能力等,行业客户可按需选择,同时建议基于3GPP标准进行优化和增强,建立5G确定性网络架构,提升确定性网络能力。
5G确定性网络能力是5G网络持续演进的方向,确定性网络能力的提升与实际部署仍然任重而道远。华为与产业伙伴将依托5G确定性网络产业联盟,持续推动和完善确定性网络架构与关键技术,支持多场景业务需求,助力产业数字化升级。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浙江大学研究团队开发了ContextGen,这是首个能够同时精确控制多个对象位置和外观的AI图像生成系统。该系统通过情境布局锚定和身份一致性注意力两大创新机制,解决了传统AI在多对象场景中位置控制不准确和身份保持困难的问题,并创建了业界首个10万样本的专业训练数据集,在多项测试中超越现有技术。
谷歌推出升级版图像生成模型Nano Banana Pro,基于最新Gemini 3语言模型构建。新模型支持更高分辨率(2K/4K)、准确文本渲染、网络搜索功能,并提供专业级图像控制能力,包括摄像角度、场景光照、景深等。虽然质量更高但成本也相应增加,1080p图像费用为0.139美元。模型已集成到Gemini应用、NotebookLM等多个谷歌AI工具中,并通过API向开发者开放。
上海交通大学研究团队开发的SR-Scientist系统实现了人工智能在科学发现领域的重大突破。该系统能够像真正的科学家一样,从实验数据中自主发现数学公式,通过工具驱动的数据分析和长期优化机制,在四个科学领域的测试中比现有方法提高了6%-35%的精确度。这标志着AI从被动工具转变为主动科学发现者的重要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