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IEEE WCNC2021(IEEE 无线通信和网络会议)期间,5G演进趋势与技术研讨会成功举办。IEEE WCNC是IEEE在无线领域的全球顶级学术会议,汇聚了全球学术届专家领袖和产业人士等共同参与。本次5G演进研讨会有中国移动、海因里希·赫兹研究所(HHI)、爱立信、博世、罗德与施瓦茨、华为等发表讲话,对5G演进的趋势和技术方向进行了深入研讨。在峰会上,与会嘉宾认为无线的下一波创新将是5G演进,呼吁各方共同定义5G演进。
5G长跑需要持续演进
“5G已经有了很好的开始,但尚未到达。”过去两年,全球5G商用进展令人振奋。但作为2030年前最主要的移动通信技术,5G是一场长跑,必须要经历不断的演进和增强,才能够迸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在研讨会中,与会嘉宾从网络建设、业务需求和技术变化等维度,提出了5G演进的目标和驱动力。
中国移动首席专家徐晓东表示,“到2025年,5G领先地区的人均DOU会达到100G,行业应用也呈现出相比toC更多样化的需求。3GPP定义的5G关键特性,虽然能够满足很多当前的需求,但面向未来我们需要5G演进,通过持续创新解决现有的很多问题,让5G网络保持长期竞争力。”
从行业需求角度,会议上总结了“行业5G的5大理由”:5G的工业级性能、重构生产系统的断裂性Use Case、5G的多样性和灵活性、5G能够统一等各种通信技术、5G是一个保障未来的平台。其中,保障未来关键的一点就是5G的持续演进,工厂内前期装备的5G系统,在未来依然可以不断增加新的能力和特性,比如REDCAP、定位等。这代表着很好的投资保障,对于制造业而言非常重要。
Slawomir Stanczak教授是HHI无线通信和网络负责人,他表示,“我们正处于一场无线技术的革命的开始。面向未来,我们要完成一系列有挑战的任务,包括速率时延的高性能和业务上的灵活性如何同时满足,感知与通信及计算如何融合,能效如何在满足速率时延的需求下成为驱动性指标,如何在高频段引入新技术等。”
面向2025后的趋势和技术展望
“站在2021,展望2025,没有更好的时机了。” 以5G在过去两年的成果作为基石,以万物智联的愿景作为目标,与会嘉宾得出5G演进的技术趋势,包括绿色和智能、XR业务支持、上行增强、面向工业场景的新能力开发等。
徐晓东表示,面向R18/R19,希望5G无线在四个技术方向持续演进。一是构建智能高效的无线网络,以智能化提升网络管理和能效;二是持续增强eMBB、mMTC、URLLC能力,并新增以上行为中心的演进规划;三是频谱效率最大化技术,重构Sub100GHz频谱使用,灵活接入,灵活双工;四是新行业新应用使能技术,构建高精度定位等新能力。”
“面向未来十年,无线产业的使命和责任是通过5G的全面的演进和增强真正意义上做到IoT规模商用”,华为5G首席专家高全中说。 5.5G不仅仅大幅增强传统的三大应用场景,更是针对IoT的核心特征和未来消费者虚拟世界交互的核心特征,新增UCBC(上行超宽带)、RTBC(宽带实时交互)和HCS(通信感知融合)三大场景。在UCBC上,可以使用灵活双工技术和DMIMO技术大幅提升上行能力,满足80%以上的IoT场景需求;RTBC上,通过端到端优化,让XR服务随时随地达到Gbps@5ms的体验;在频谱使用上,Sub100GHz频谱方式重构,一方面持续降低比特成本,另一方面利用大带宽能力提供超高精度定位和广域高分辨率感知等新能力。新能力也会为社会带来新价值,包括增强自动驾驶的安全性,关怀定点区域病人老人等。
“未来十年,通过toB的全面规模商用,让人类达成万物智联的梦想,是5G这一代的所有研究者和工程技术人员的使命和担当。让我们携起手来,全力以赴解决所有技术难题,创造历史、创造未来”,高全中最后呼吁。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工业升级的关键,或许在于智能本身。“工业+机器人”将成为通向下一阶段工业体系的核心抓手。——黄仁勋。
香港中文大学等机构联合发布TalkVid数据集,包含1244小时高质量说话视频,覆盖7729名不同背景说话者和15种语言。该数据集专门解决现有AI说话视频生成技术的种族、年龄、语言偏见问题。同时发布TalkVid-Bench评估基准,能够检测模型公平性。实验证明使用该数据集训练的模型在各群体上表现均衡,为构建更加公平包容的AI技术奠定基础。
瑞士政府正式发布了自主研发的人工智能模型,该模型完全基于公共数据进行训练。这一举措标志着瑞士在AI技术自主化方面迈出重要一步,旨在减少对外国AI技术的依赖,同时确保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该模型的推出体现了瑞士对发展本土AI能力的战略重视。
MIT和Jina AI联合开发的jina-code-embeddings代码嵌入模型,通过改造预训练代码生成模型实现高效代码检索。该模型支持自然语言查询代码、技术问答和跨语言代码搜索,尽管参数规模较小(0.5B-1.5B),但在25项基准测试中表现优异,为AI辅助编程和智能开发环境提供了高性价比的基础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