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Jonathan Woetzel和Jeffrey Towson合著《1小时读懂中国》一书中,专门划分出一个章节讨论了中国制造业,并将其称之为“巨无霸”。而华为被当成典型的制造业成功案例,并写道,“有一家中国公司把握住了制造业大趋势,从而获得巨大成功,它可能是时至今日最为国际化的中国企业”。
实际上,自任正非于1987年创立华为以来,华为被定位为高科技制造企业,生产移动网络路由器、电话交换机、手持设备、Wi-Fi设备以及几乎与电信业相关的所有产品,最终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电信设备供应商。之后,华为发展出手机业务,成为全球领先的手机制造商。华为已经积累了丰富的智能设备制造经验,以及专业的全球供应链管理经验。
正是因为这些背景,让华为云在服务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时,更了解制造企业转型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并在先期就拥有了“人无我有”的行业Know-How。
华为作为国内高科技制造业的领头羊,华为在数字化转型中踩过坑,也填过坑。在这个过程中,华为不仅使自身的数字化能力得到持续提升,并通过华为云,将这些技术、经验和能力,沉淀成了更具适配性的制造业数字化解决方案。
例如,生产装备方面,华为发现在“研产供销服”全链条上,曾经各业务的数据互不连通,在这种情况下,IT冲上去就搞开发,冲得越快问题越多。为解决这个问题,华为在集团层面统一整合了两大模块,一个是数字底座,用来汇集各方面数据统一封装和共享;一个是云服务平台,用来沉淀数字化成果,避免重复造轮子,正是这两大模块,后来成了华为做企业数字化转型最重要的核心竞争力。
再比如,设计环节也有大坑,如果工厂上了数字化,设计却还在用图纸,那么每次生产调整,就得停掉产线,等着图纸重新画,浪费大量时间,最后工厂花了一堆钱搞数字化,效率却根本没有提升,这方面华为走了很多弯路,最后下定决心,对产品生产的全过程,都建立了对应的数字模型,然后从设计阶段就用VR眼镜和感应手套,模拟最终产品的使用,发现哪里不对劲,就直接改数字模型,改到合适了再开始生产,最终将成功率提升了10倍。
正是这些用时间和实践换来的经验,造就了华为云赋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科班身份”,以及相比其他其他云服务商更具经验优势。踩过坑,更懂如何填坑,华为通过30年制造业经验和近5年数字化转型经验,为服务制造业数字化打下根基,并通过华为云将自身深耕制造业的经验、技术和工具开放共享,助力制造业加速数字化、智能化升级。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Ceph平台通过单一解决方案提供大规模可扩展的对象、块和文件存储。IBM Storage Ceph自2023年1月起成为IBM存储产品组合和软件定义存储的一部分,可在行业标准x86服务器硬件上运行。它可以从小型工作负载开始,并可扩展到PB级工作负载。
国产算力PoC平台主要聚焦于为国产算力集群提供垂类场景评测、适配与验证服务,促进国产芯片从“可用”到“好用”,同时为互联网、AI 应用开发企业提供多种算力适配试验空间,找到适合不同场景的“芯片+软件”最佳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