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曼谷,2022年10月26日] 2022全球移动宽带论坛(Global MBB Forum)期间,华为常务董事、ICT基础设施业务管理委员会主任汪涛发表了题为“迈向5.5G,共筑未来之基”的主题演讲。汪涛指出,5.5G在全产业的共同努力下已经进入新的阶段,倡议产业界共同做好全方位的准备,加速迈向5.5G,携手共建美好的智能世界。
华为汪涛在MBBF2022上发表主题演讲
智能世界正在加速到来,对网络基础设施的发展提出更高要求。5.5G将带来十倍于当前的网络能力,实现万兆体验、千亿联接和内生智能,满足丰富多样的业务要求,是迈向智能世界的必由之路。
汪涛指出,经过两年产业界的共同探索和努力,5.5G已经取得了3大关键进展:首先,标准节奏明确,5.5G已经开启标准化的进程,持续丰富5.5G的技术内涵,已经从愿景走向共识;其次,关键技术取得突破,超大带宽和超大规模天线阵列已验证万兆能力;第三,物联全景清晰,5.5G所支持的NB-IoT、RedCap和Passive IoT三类物联技术跨步向前,已具备收编所有物联的能力。
汪涛表示:“通信产业的巨轮滚滚向前,5.5G已经进入新的阶段。面向未来,我们倡议产业界在标准、频谱、产业链、生态和应用五个方面共同做好准备,加速迈向5.5G,携手共建美好的智能世界!”
做好标准准备,共同推动关键技术研究
标准是无线通信产业的龙头,将牵引5.5G产业沿着清晰的路线发展。R18版本需兑现5.5G十倍能力提升的目标,实现2024年如期冻结;R19及以后版本,共同探索新业务和新场景能力要求,持续完备5.5G标准技术,实现5.5G更长的生命周期和更强的生命力。
做好频谱准备,共同构筑超大带宽频谱
充分利用好Sub100GHz的频谱资源,为5.5G提供资源保障。毫米波是5.5G的关键频谱,运营商需要获得800MHz以上频谱兑现10Gbps能力;6GHz是潜在的超大带宽新频谱,各个国家需考虑在WRC-23标识后开始发放6GHz频谱;对于Sub6GHz的频谱,通过频谱重构也可以实现超大带宽。
第三,做好产品准备,共同催熟端管芯产业链
5.5G网络和终端要做好能力匹配。充分释放万兆能力。中高频产品需要超过1000阵子的ELAA技术,M-MIMO的通道数也需要走向128T,提供万兆网络能力;5.5G芯片和智能终端需走向3T8R甚至更多通道,并支持4个载波以上的载波聚合,打造万兆体验终端。
第四,做好生态准备,共同促进5.5G生态繁荣
产业界需深度合作促进5.5G生态繁荣,更好地服务全场景数字化需求。以物联生态为例,运营商和设备商要面向物联场景规划网络,兼顾人和物的需求;终端厂商的模组能力和成本要适配应用场景,行业和应用开发者要提前孵化应用。
第五,做好应用准备,共同创新跨时代应用
5.5G正加速从共识走进现实,为百花齐放的应用发展提供肥沃的土壤。全感官互动改变我们的沟通方式,实现跨时代的沟通体验;汽车走向泛在的智能网联,实现跨时代的出行体验;行业从信息孤岛走向智能联接,实现跨时代的行业升级。越来越多的创新应用将逐步勾勒出智能世界的全貌,产业界上下游需共同探索跨时代的新应用。
2022全球移动宽带论坛,华为携手产业合作伙伴GSMA和GTI,与全球移动网络运营商、垂直行业领导者、以及生态合作伙伴深入互动与交流,共议5G商业成功,探讨绿色、智能化、5G演进等热点话题。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LibreOffice 25.8版本以"更智能、更快速、更可靠"为特色正式发布。新版本在多个方面实现性能优化,包括启动速度、文档滚动和文件打开速度的显著提升。该版本增强了对微软Office文档格式的兼容性,改进了连字符处理和字体兼容性,Calc表格组件新增十多个函数以更好支持Excel文件导入。值得注意的是,LibreOffice 25.8首次支持PDF 2.0格式导出,并具备PDF数字加密和签名功能。新版本提高了系统要求,不再支持Windows 7/8系列和32位系统。
谷歌DeepMind团队开发出ViNT视觉导航系统,让机器人像人类一样仅通过"看"就能在陌生环境中导航。该系统模仿ChatGPT的学习方式,通过分析600万个导航轨迹掌握通用导航能力,在未知环境中的成功率达87%。这一突破将推动物流配送、家庭服务、搜救等领域的机器人应用发展。
微软AI首席执行官苏莱曼发文称,研究AI福利和意识"既不成熟又危险",认为这会加剧人类对AI的不健康依赖。而Anthropic、OpenAI等公司正积极研究AI意识问题,招聘相关研究人员。业界对AI是否会产生主观体验及其权利问题分歧严重。前OpenAI员工认为可以同时关注多个问题,善待AI模型成本低且有益。随着AI系统改进,关于AI权利和意识的辩论预计将升温。
谷歌DeepMind推出AlphaFold3,革命性提升分子结构预测能力。该AI模型采用创新扩散网络架构,能够精确预测蛋白质与DNA、RNA、药物等分子的相互作用,准确率比传统方法提高50%以上。这一突破将显著加速新药开发,推动基础科学研究,并通过免费开放服务促进全球科研合作,标志着生命科学研究进入AI驱动的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