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作者:王志勤 张从武
文章来源:微信公众号“中国信通院CAICT”
网络建设是5G商用和业务发展的基石,且投资巨大。网络建设的策略一直是各方关注的焦点,笔者认为5G网络建设“宁可路等车,不能让车等路”,应坚持适度超前原则,同时面向2C和2B建设广域覆盖网络,为应用创新繁荣提供坚实的基础支撑。
首先,从建网节奏看,5G网络建设需坚持适度超前原则,为应用创新繁荣提供高质量信息基础设施支撑。
适度超前的5G网络建设是应用发展的基础,也是应用创新的重要支撑。从网络和应用的关系来看,网络建设适度超前是公共基础设施的普遍特点。一方面,“适度”是指尊重5G技术产品与网络成熟的客观规律。我国是第一批商用5G的国家,既要通过网络建设带动5G技术产业成熟,也要根据技术产业成熟度把握好5G网络发展节奏。另一方面,“超前”是指网络建设是应用发展的基础,优质的网络是商用成功的关键,因此在推动网络发展的实践中,我国确立了“宁可路等车,不能让车等路”的适度超前原则。3G时代的微博、4G时代的短视频等“杀手级”应用大都出现在网络商用后的2至3年,当时网络覆盖已相对完善,为应用创新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当前,为保持网络领先优势,有必要在继续保持适度超前的5G网络建设节奏,扩大网络覆盖范围,提升网络供给能力,以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我国5G商用1年半的时间,建设超过71.8万个5G基站,实现全国所有地级以上城市全覆盖。2021年,我国提出再新建60万个5G基站的目标任务,实现地级以上城市5G网络深度覆盖,这是较为科学和审慎的。
其次,从覆盖范围看,广域覆盖对5G可持续发展和用户感知提升极其重要。
移动通信网络建设,先进行普遍广度覆盖,再深度覆盖优化,不断提升网络覆盖水平,5G也不例外。5G个人用户服务需要广域覆盖的网络,支撑千行百业的数字化应用,同样需要广覆盖、质量良好的5G网络。很多在较广区域开展的2B应用,如智慧城市管理、生态环境监测、5G急救车等,都需要广覆盖的5G网络支撑。在工业领域,也需要广域5G网络来满足智能化生产、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服务化延伸和数字化管理为特征的工业互联网需求。
当前5G网络仍在建设初期,仍未达到有效支撑2B2C应用的需求,今年需要继续推动5G网络向市县、重点乡镇的延伸,做好更广更优的覆盖。同时,我国在建设5G广域网络的同时,也要注重针对行业需求,进行精准化网络建设,加快面向行业企业的5G行业虚拟专网建设,为垂直行业和大中小企业提供高效、安全、便捷的解决方案,以更好地服务行业企业客户数字化转型。
再次,从网络部署策略看,坚持精准化集约化建网,持续降低建网成本是5G行稳致远的有力保障。
面向差异化场景需求进行精准化集约化建网,落实共建共享、公共资源开放等多种措施,持续降低5G建网成本成效显著。5G网络建设初期投资较大,但也要看到,通信与交通、市政等跨行业基础设施资源的共建共享,以及正在推进的偏远地区5G异网漫游试点等政策举措,都会推动持续降低5G建网成本。比如,过去一年多来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共建共享5G基站36万个,节约建设成本超过700亿元。中国移动和中国广电也正在进行5G建设合作,共建共享700MHz 5G网络。但同时也要认识到,由于5G基站的大带宽配置、大规模天线的应用和更强的计算能力,5G基站功耗相较于4G更高,相应地带来一定程度维护成本的增加,网络运营管理还不够智能化。下一步需要推动行业企业加快5G设备低功耗关键技术工程化攻关,降低单设备能耗。此外,还要充分利用人工智能、自动化网络运营等创新技术对5G设备统一监控,进行能源智能管理优化,通过精细化管理提升能耗利用水平。
综上,我国要继续坚持适度超前原则,广域网络与行业专网相结合,稳步推进5G网络建设,持续优化建网策略、运营策略和政策环境,降低全网的部署成本与运营成本,不断优化投入产出比,积极培育5G融合应用,加快形成“以建促用、建用结合”的良性发展模式。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微软研究院推出VIBEVOICE,这是一种革命性的AI语音合成技术,能够一次性生成长达90分钟的多人对话音频。
成均馆大学团队开发出选择性对比学习新方法,让机器通过观察人类交互场景学会识别物体功能部位。该技术突破传统局限,采用动态学习策略,能根据信息质量调整学习方式,在多个数据集上显著超越现有方法,为机器人、自动驾驶等领域的智能交互应用奠定重要基础。
微软与三星达成合作,将Copilot人工智能助手集成到三星的智能电视和显示器产品中。用户可以通过语音或遥控器直接与Copilot交互,获得智能问答、内容推荐、设备控制等服务。这一合作标志着AI助手从传统计算设备向家庭娱乐设备的进一步扩展,为用户提供更加智能化的观看体验。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研究团队开发出EgoTwin系统,这是首个能够根据文字描述同时生成第一人称视频和匹配人体动作的AI框架。该系统通过创新的头部中心动作表示方法和因果交互机制,解决了视角对齐和动作画面同步的核心难题,在17万样本的真实数据集上实现了显著性能提升,为VR内容创作、影视制作等领域提供了新的技术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