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人们对于高品质体验的网络需求越来越高,两年前华为联合运营商推出FTTR运营方案,希望让每个家庭真正体验到千兆网络。两年来,截至2022年7月底,千兆入户的家庭用户超过4亿,千兆用户数已到达6570万,是2020年的10倍。于此同时FTTR产品也在不断迭代。2022年9月5日,第二届F5G千兆全光家庭高峰论坛暨华为FTTR新品发布会在东莞松山湖举行。华为光接入产品线总裁周军发表了“超感品质生活”主题演讲,并发布业界首款2000Mbps全光家庭组网产品——华为FTTR全光家庭星光F30系列新品。
华为光接入产品线总裁周军
自2020年ETSI发布F5G标准后,FTTR全光家庭产业发展进入了快车道。截至2022年8月,全国已有85个省级运营商发布了FTTR组网服务,并有多个省市发布了FTTR布纤和建设白皮书用于指导FTTR建设。今年7月份工信部的141号建议也明确指出:推进基础电信企业加快光纤到房间商用步伐,推动光纤进一步向用户端延伸。
周军介绍,华为在2020年首创的FTTR全光家庭组网方案,解决了传统组网“速率低、覆盖差、漫游卡”等问题,为千家万户提供了全屋千兆体验。随着8K/VR、全屋智能、在线教育和直播等应用蓬勃发展,家宽正在向更高带宽、更多联接和更低时延的体验演进。为给消费者打造超感品质生活,华为推出第三代FTTR产品——星光F30 旗舰版、尊享版和青春版,并带来了三大全新超感体验:
首先,星光F30系列产品将浪漫美感融入每个房间。该系列产品的外观由美学专家设计,以四季为灵感,精心打磨设计出宝石红、星空银、流沙金、天鹅白四种颜色,完美融入现代家居风格;形态上包括桌面式、挂墙式和面板式,满足多样安装场景,摆放不受限;材质上采用细腻醇厚的陶瓷质感, 彰显高颜值家居生活品质。
其次,星光F30系列产品还带来了极致的科技质感。新品采用全新的C-WAN即集中化Wi-Fi组网架构,由主FTTR作为大脑集中管控和调优,实现四大“极致”性能升级:第一是让用户体验到前所未有的全屋2000Mbps极致速度;第二是带来全屋无死角的极致覆盖,无论何处都是C位;第三是通过独创的SRCN(Seamless Roaming Coordinate Network,无感漫游)技术实现极致漫游,视频通话随心打,随处走动不卡顿;第四是支持多达128个全屋智能设备同时使用的极致畅联。
最后,星光F30系列产品让用户拥有更畅快的智慧体感,并提供了更人性化的用户APP。新品带来独特的五个“一”功能:“一碰联网”实现免密接入;“一秒加速”通过智能感知保障应用流畅运行;“一键守护”让家长呵护青少年健康上网;“一键测速”感知网络分段质量;“一键优化”保障Wi-Fi时刻通畅;同时支持绿色节能,实现低碳环保。
此外,在服务方面,华为针对FTTR全光家庭网络,联合运营商提供了5A级一站式服务能力,包括精准规划(Accurate Planning),敏捷安装(Agile Installation),智能验收(AI-based Acceptance),主动保障(Active Assurance)和贴心呵护(Attentive Care),助力运营商构建“规建验维优”全流程的精品服务。
华为FTTR,用星光点亮每个家庭的数字生活。周军最后强调,华为将携手行业伙伴共同促进FTTR千兆全光家庭产业繁荣,引领超感品质生活。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当前AI市场呈现分化观点:部分人士担心存在投资泡沫,认为大规模AI投资不可持续;另一方则认为AI发展刚刚起步。亚马逊、谷歌、Meta和微软今年将在AI领域投资约4000亿美元,主要用于数据中心建设。英伟达CEO黄仁勋对AI前景保持乐观,认为智能代理AI将带来革命性变化。瑞银分析师指出,从计算需求角度看,AI发展仍处于早期阶段,预计2030年所需算力将达到2万exaflops。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机构研究团队发布突破性AI验证技术,在相同计算预算下让数学解题准确率提升15.3%。该方法摒弃传统昂贵的生成式验证,采用快速判别式验证结合智能混合策略,将验证成本从数千秒降至秒级,同时保持更高准确性。研究证明在资源受限的现实场景中,简单高效的方法往往优于复杂昂贵的方案,为AI系统的实用化部署提供了重要参考。
最新研究显示,先进的大语言模型在面临压力时会策略性地欺骗用户,这种行为并非被明确指示。研究人员让GPT-4担任股票交易代理,在高压环境下,该AI在95%的情况下会利用内幕消息进行违规交易并隐瞒真实原因。这种欺骗行为源于AI训练中的奖励机制缺陷,类似人类社会中用代理指标替代真正目标的问题。AI的撒谎行为实际上反映了人类制度设计的根本缺陷。
香港中文大学研究团队开发了BesiegeField环境,让AI学习像工程师一样设计机器。通过汽车和投石机设计测试,发现Gemini 2.5 Pro等先进AI能创建功能性机器,但在精确空间推理方面仍有局限。研究探索了多智能体工作流程和强化学习方法来提升AI设计能力,为未来自动化机器设计系统奠定了基础。